close

記錄日期:2015.12.18.

 

目前日本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廣島、長崎軍艦島,和鳥取(因為青山老師XD)

廣島因為一天只有一班直飛班機而且時間還很爛,因此決定此趟先去長崎!

長崎除了軍艦島,原爆遺址也是一定要去看的。如果是一個人去,一定會毫不猶豫排個兩天,在那附近慢慢地逛,但因為本次有媽媽同行,再加上做功課時有遊記說原爆資料館只是一些資料呈現,不懂日文的人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因此並沒有把原爆資料館排進必去的地方。

 

去長崎當天早上從福岡出發,下午1點多才到長崎,而且可能是因為上午下雪的關係,縱使長崎的天空清澈如鏡,陽光普照,剛下火車的那一刻只覺得「OMG也太冷了!」,因此在長崎車站候車室待了一下,吃了在福岡車站買的冷冷的便當和候車室賣的熱可可才離開,到松山町時都已經快3點了,沿著和平公園和原爆落下中心地廣場慢慢晃,晃到原爆資料館時已經4點半,而資料館5點半閉館,當下真的無比糾結,到底是明天再來一趟呢還是就放棄資料館,後來想想,來長崎就是為了一窺原爆的種種痕跡,最後決定就是捨明天的荷蘭坂和大埔天主堂,好好的來看看資料館。

IMG_20151217_130231  

 IMG_20151217_132033  

後來也覺得,當初做了這樣的決定真是太好了。

 

原爆前的長崎

由於在江戶時代的日本鎖國時期中,長崎為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口,日本只允許荷蘭和中國在長崎通商,因此長崎受到西方影響較深,使得長崎擁有許多歐洲風格的建築。

此外,也因為早期有許多傳教士隨著商船來到長崎,造成現在長崎擁有較多的天主教信徒。也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許多中國人居住於此,長崎的中華街成為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另外兩個是橫濱與神戶,加上函館與新潟,這5個城市皆為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下開放的港口)

一進展館,可以看到核爆前熱鬧的長崎。

礦坑的工人們辛勤地工作,眾多的天主教信徒們聚集於教堂做禮拜;因長崎是重要的工業用地與對外港口,戰略價值高,也有看到學校的女學生們在做射擊練習的照片。

 

11點2分

194589日上午112分,指針停下了。

IMG_20151218_151525  

 

經歷原子彈爆炸後,留下的殘骸。

歪斜的水塔,倒塌的鋼筋,浦上天主堂內一個個斷手斷頭的神像。

 

1  

以及當時的人們留下的隻字片語。

如此簡單的話語,卻是那麼地令人難過。

 

錯身而過的命運岔口

最初,長崎不在目標委員會所選定原子彈轟炸的候選名單內。

19455月,目標委員會提出4個目標為:京都、廣島、橫濱與小倉。

根據的條件為:

1. 轟炸城市必須是日本人情感上看重的地點,摧毀該城可以降低日本人繼續作戰的意志。
2. 該地要有一定軍事重要性,像是有兵工廠或是部隊集結地點。
3. 該地必須仍大致保持完好,才能展現原子彈這種新武器的摧毀威力,因此不能選已經被美軍空襲嚴重破壞的城市。
4. 該地規模要夠大,符合原子彈的破壞力。 

橫濱後來遭到了空襲,因此被排除在原子彈轟炸目標外。

京都被排除於名單外的理由很微妙,據說是美國官員曾在京都度蜜月,非常仰慕這裡,因此阻止了美軍轟炸京都。

 

為了這個美國高官嚮往的地方,1945725日,長崎代替了京都,被列入目標城市中。

 

就算如此,194589日當天的計畫本來是要轟炸小倉。

但是因為當天天氣不好,飛機在小倉上空嘗試了三次皆無法順利看見目標,決定改變目標,飛去長崎。

 

到了長崎上空,視線仍然不佳,因為方才在小倉拖了太久,機體燃料快要用盡,美軍評估是否暫且放棄此次任務。

 

就在這時,長崎上空的雲層散去了。

 

短短幾分鐘內,長崎的命運完全被扭轉。

 

IMG_20151218_153145  

 

人性敵意的破壞力

IMG_20151218_153453    IMG_20151218_153724

原子彈三個主要殺傷力:衝擊波、熱、放射線

IMG_20151218_153919  

高能量輻射使物質碳化,經過前方擋著的物體後輻射能量相對減弱,成為陰影區,形成陰影區與直接照射的非陰影區的差別,留下了所謂的影子。

影子記錄了爆炸當下的真實,可以想像原子彈爆炸的前一分鐘有個人站在這裡。

 

熔在一起的6個玻璃瓶、碳化的學生便當、附著頭骨的鋼盔、因高溫而熔在一起的手骨和玻璃。

 

還有眾多呈現當時慘狀的照片。

2  

令我驚訝的是,這類怵目驚心的照片絲毫不掩飾地直接呈現在眼前,展館也盡其所能地保留當時的東西。

斷垣殘壁,受傷的人們,燒焦的人們,不知所措的人們。

 

展場主要在強調當時的慘狀和核武的威力,沒有過多宣揚和平的暗示和反戰爭的呼籲,那些意識多來自於倖存者的證言。

 

整個展覽非常有日本人的風格,即使如此慘烈,還是很冷靜地展示這些事實,不帶任何評論與遮掩,也沒有因為顧慮孩子可能會心靈受創而美化詮釋,展現全然的理性與冷冽色彩。

 

絕望中的一抹微光

展覽最後描述救援行動與永井隆醫師的奉獻,給灰暗冷靜的展覽之路點上一抹救贖的希望之光,大概是整個展場中除了倖存者的證詞影片外,唯一帶有一點感性的事物。

 IMG_20151218_155959  

永井隆醫師因為長年研究放射醫學而得到白血病,1945年,在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前的2個月,他被診斷出只剩下三年的生命。

 

原爆時永井醫師在離爆炸中心點700公尺的長崎醫大診察室,右頸動脈被切斷,但仍在現場救護傷者。

因原爆而失去妻子、自己也罹患白血病,卻仍然擔任傷者的救護工作。

 

「最深刻的愛,是從痛苦的體驗中生長出來的。沒有哭泣過的人,無法拭去別人痛苦中的淚水。」

 

在永井隆紀念館(如己堂)有更多講述永井醫師的事蹟,此行因行程緊湊並未安排去到那。

所以我說,長崎原爆遺址是一系列可以慢慢閱覽體會的路途。

 

 

原爆資料館隔壁還有一個「國立長崎追悼原子彈死難者和平祈念館」。

地面層是一個大大的水池,象徵著原爆後得來不易的乾淨的水。

 IMG_20151218_162840  

水池晚上會點燈,池中7萬多盞燈代表因原爆而死亡的7萬多位罹難者。

 

 

IMG_20151218_164021  

追悼大廳擺著罹難者名簿、從地板放到天花板,抬頭望去是非常巨大的沉重感。

 

原子雲の下に生きて

此時館內正好有被爆70周年體驗記企畫展,展示著當時的倖存者在70年後的現在,所寫下他們對原爆的一些想法與心情。

IMG_20151218_163226      

  IMG_20151218_163545

3

 

忘不了當時的恐怖、期望沒有核武和戰爭的未來,無論是什麼樣的字句,都是他們真真切切的心聲。

 

IMG_20151218_163634  

 因為太喜歡這篇了,下面是大概的翻譯,裡面融合了自己對於這一篇記述的體會。

 

原爆後經過了70年,這個社會也有了許多的改變。

我們這些原爆受害者也步入老年,雖然對於繼續傳遞事實感到艱難、也會對無能為力的自己感到憤怒,但我認為持續向世人傳達核武的恐怖與其造成的慘劇,是我們這些受害者的使命。

為了不讓年輕的世代再度遭受這樣的苦難,我們會繼續向社會、向世界訴說著,頻繁不斷地訴說著。 

最後,我最喜歡的詞彙是,

「笑容」與「溫柔」。

 

是什麼樣的轉變與內化,能使一個人在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之後,仍然能說出這種心情,仍然能保有這樣的溫柔。

 

70年的時間仍是不夠用來撫平傷口,但,總會有癒合的一天。

  

至於大家常說日本在原爆紀念館上常刻意忽略自己也是加害者這一事實,
在長崎,我感受到的只是來自於平民百姓的控訴,所謂和平與反戰訴求都只是無關的老百姓小小的祈願而已,向世人展示原子彈的可怕,也向日本政府控訴戰爭的傷害。

 

 

70年療傷的漫漫長路,我們相信,終究能到達重拾微笑的溫柔之地。

 

 

arrow
arrow

    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